活力释放 古韵新风揽游人
——元坝区旅游产业“三创新”破题发展纪实
活力元坝,思新,创新,尚新。
寻幽访古到昭化,红军山尚忆红军,云外水乡柏林沟,千年古刹平乐寺……在历史中孕育,在创新中起跳,震后第三年的六月,元坝区旅游华丽转身,用她独特的古韵新风揽来八方游客。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区游客总量达12.35人次,旅游总收入3021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0.34%、75%。其中,昭化古城景区游客总量达8.23万人次,总收入2071万元。
创新思想理念为先导
解决“贫困落后地区把文化旅游产业放在什么位置抓的问题”
如何借力灾后重建,为元坝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成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摆在我区委、区政府面前的大事之一。
俗话说:认识不到位,发展要退位。
经过反复论证,全区上下一致认为:工业小区、财政穷区、地震重灾区、移民库区、传统农业区“五区合一”是我区最大的区情,要实现跨越发展,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区领导一干人深刻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寻求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发展,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找到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工业不强,农业不优,服务层次不高。”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寿于认为:元坝区的比较优势在于传统农业社会保育下的以昭化古城、剑昭古驿道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射箭提阳戏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嘉陵江水域、栖凤峡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以昭化民居、柏林古镇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平乐寺、云台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等文化资源在广元、全省乃至全国都最有特色、最具比较优势。而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足以支撑起元坝的旅游产业发展。
有了这样的认识,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牢固树立“穷区、小区办大文化产业”的雄心壮志,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先后制定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全区上下抓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
不仅如此,元坝区还邀请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阮仪三等各级党政机关及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为元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脉”。通过背靠大专院校、借力专家教授、挖掘使用民间乡土人才、集中群众智慧加行政领导决策等有效破解了智力人才瓶颈。
创新文化旅游产业载体为重点
解决“贫困落后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怎么抓的问题”
具备了比较优势的文化旅游资源,要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找准载体是关键。
穷则思变,变则一通百通。
经过探索,我区将这个载体确定为——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此,一系列创新的举措相继出台并实施:
——抓规划,规划是龙头。我区聘请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规划设计单位,围绕剑昭蜀道文化旅游线、川北红色文化旅游线、广元后花园民俗休闲文化旅游线、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线四大文化旅游线路,制定昭化三国文化产业园、太公红军山文化产业园、平乐紫云民俗休闲文化产业园、柏林古镇湿地文化产业园、射箭将军岭文化产业园、嘉陵江流域生态民俗文化产业园六大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等,为园区建设提供蓝图。
——抓实施,实施是关键。抓住文化收集、抢救、保护、挖掘、整理、展示、开发、宣传、营销、基础配套十个环节,突出重点,链式推进。编辑出版《元坝文史资料》、《葭萌春秋》等记录元坝历史文化的书籍;完成昭化古城墙、龙门书院等25处文物古迹维修加固,建设昭化汉城博物馆、昭化县署等文化经典53处;昭化三国文化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太公山红军文化产业园区成功申报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已通过初验,平乐紫云湖民俗文化产业园创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AAAA景区建设正在加紧推进。
——抓结合,文旅婚姻。在挖掘保护文化核心资源的同时,我区从策划制作推销三国文化主题宴、设计开发推销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等环节抓起,注重在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注入文化元素,通过旅游促进了文艺演出、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景区人气商气显著提升,昭化古城被确定为峨眉影视基地,完成了电影《昭化晓月》、《鏖兵天府》等影视剧的拍摄,成为文化旅游成功联姻的范例,形成了文化与旅游互动共融,两促进两繁荣的局面,目前正携手剑门关景区冲刺AAAA级景区。……
今年1月,元区参加全市在重庆举办的冬季旅游宣传促销;4月28日至5月15日,在成都宽窄巷子成功举办“印象蜀道·魅力昭化”摄影艺术展;5月27日,在“西安世园会·广元旅游活动周元坝区主题日”期间作了昭化古城宣传促销。家住西安市霸桥镇,今年93岁的张月清老人在看了舞蹈《昭化妹》后乐呵呵地说:“有机会还真想到那里去看看哟!”
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
解决“贫困落后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找准了载体,资金投入又不足成了元坝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最大的瓶颈。
思新,创新!这一次元坝人将再一次将他们的创新思维运用到了解决“贫困落后地区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之上。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多措并举’的思路,通过国家项目资金争取一点,本市财政挤一点,招商引资投一点,发动群众出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破解了资金投入瓶颈。”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余思强说,我区抓住灾后重建等历史性机遇,近三年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已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
魅力元坝,思变,谋变,嬗变!
元坝区旅游产业“三创新”破题发展,演绎出了精彩的“元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