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用户登录| 欢迎访问本网站!
文化、广播电视、旅游、文物投诉热线(养老诈骗投诉热线):1234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安乡:“化茧成蝶” 传统蚕桑产业焕发新活力 >信息详情

文安乡:“化茧成蝶” 传统蚕桑产业焕发新活力

日期: 2018-06-15 来源: 朝天门户网
【字体: 打印

  6月13日,在安林辉合作社的蚕房里,七、八个工人正熟练地将老蚕捡到方格蔟上。

  “现在一年可以养5-6季蚕,今年这是第一批,养了100张,预计产茧3700余公斤。”广元市朝天区安林辉蚕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自安介绍到。

  近年来,文安乡以现代农业(蚕桑)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合作社+农户”产业经营模式,先后成立、引进了“金达蚕业合作社”、“安林辉蚕业专业合作社”,在园区核心区文安乡茨竹湾村流转土地500亩,用于栽密植桑、果桑。目前,全乡桑树栽植面积2000余亩,果桑100亩,蚕桑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技术驱动发展

  “今年合作社还试养了绿茧、金黄茧、蜀黄二号三种彩蚕新品种。”苏自安说,彩茧蚕和白蚕养法一样,不需要给她特别开“小灶”,除了能结出彩茧,这种蚕种外形、成茧速度与普通白蚕没有明显区别。

  2015年以来,文安乡在省蚕研所的指导下,引进蜀黄1号、2号等彩蚕新品种并试养成功。彩色蚕茧是通过转变蚕的基因,让蚕吐出多种颜色的彩丝,蚕丝色泽柔和艳丽,不需印染就可以生产出成品,省去了印染工序,减轻了丝绸印染的污染,还能减少污水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接下来,还将引导更多地农户改养新品种,并试点推行多批次连续养蚕,不断提升蚕桑养殖技术。

  大户带动发展

  “我今年才开始养蚕,第一季养了8张,目前陆续在捡老蚕,马上就要出茧了,除去平时请人的人工费,挣6000元莫得问题。”茨竹湾村四组组长李克国兴奋地说。

  近年来,文安乡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政策扶持引导、引进业主带动等方式,不断增强农民养蚕植桑的积极性,吸引并带动全乡200余户发展。

  “通过村‘一事一议’,我们在村行政运行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对蚕农进行补助,补助标准由以前的5元/公斤提高到了7元/公斤。”茨竹湾村党支部书记李鑫保介绍到。

  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园区务工得薪金的方式,还可以解决部分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贫困户李沁枚就是受益者之一,“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平时还在里面打零工,一年下来也能挣5000多元。”

  融合转型发展

  2017年8月18日,朝天首届“蚕桑文化”艺术体验活动在蚕桑文化广场举行。

  2017年12月29日,广元市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发文公告新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朝天区文安乡蚕宝园景区“榜上有名”。

  …

  去年以来,文安乡积极探索“蚕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按照“一轴一街三区”规划(即“天蚕文化”精神轴、“蚕飨天街”商业街、“云海桑田”休闲体验区、“蚕养人家”民宿区、“蚕丝匠作”体验区),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特色餐饮、科普教育、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为一体现代农旅文产业示范园,吸引带动3000余名群众观赏体验。

  下一步,将继续借助蚕宝园景区打造契机,深入挖掘提炼蚕桑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寓廉于景、“廉”景成园,着力打造“蚕桑文化”“廉洁文化”两张名片,不断提升文安蚕桑产业品牌形象。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7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83号 蜀ICP备19028360号-2

主办单位: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万缘路广元传媒中心 联系电话:0839-330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