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几桩命案
过去的很多史册都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为了自己能当上皇帝而不惜采取任何手段来清除障碍的冷血残酷之人,史家最早就利用安定公主的忽然猝死,编造出一个危言耸听的宫廷阴谋惨案来强加在武则天的头上。在武则天的人生奋斗史中,的确有很多政治敌手死在了她的权谋之下,但并非件件命案都与她相干。特别是她的几个至亲人物的神秘之死,显得很是扑朔迷离,令人不解。现将几个重要人物的死亡事件列于此,供分析判断。
1.安定公主之死
前文已经详细分析了在永徽四年小公主的死,这个出生还不满月的武昭仪之长女忽然猝死,被很多号称为治学严谨的历史研究者们一再怀疑是武则天所杀,这不能不说是人性的一种悲哀,同时也是我们人类缺乏自信心和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一种表现。小公主后来被谥号“思”,封为安定公主,并以亲王的礼仪隆重安葬,这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武则天在对女儿表愧疚和忏悔之情,真是让人难以理解他(她)们对历史拥有的是怎样的一种思考逻辑。这里就不屑与之多争论了。
安定公主的死亡原因:“自然猝死”。
2.二位同父异母兄长之死
武元华有两位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因当年在文水老家为父守孝时,这哥俩对后母杨氏和武元华三姐妹多有轻谩,武元华正位中宫后,一是为了向皇帝李治表白绝不任人唯亲,让外戚威胁到李氏皇权,二是为了出口当年被欺负的恶气,她上书《外戚论》,还提议将武元庆、武元爽发往外任。这哥俩虽外任刺史,但成天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最后客死异乡。
二位同父异母兄长的死亡原因:“因小时候欺负过同父异母的妹妹,在恐惧中忧郁至死。”
3.韩国夫人之死
韩国夫人武元英是武皇后的亲姐姐,曾是李治枕边的常客,奇怪的是所有的文献中都没有她死亡原因的记载。有人怀疑显庆元年再生的“易后风波”恐怕与她有关,不然上官仪都起草好了废武后的诏书,李治怎么不立即发往中书省,而等到武皇后赶来时却不了了之呢?当时皇帝的态度很是暧昧,很大程度上个中起因是源于韩国夫人,所以李治“羞缩不忍”。后来扬州兵变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中所列武的罪状中有一条“杀姊屠凶”,于是后人也将韩国夫人的死归于武则天的“谋杀”,但是没有更令人信服的证据。
韩国夫人的死亡原因:“不明”。
4.魏国夫人之死
前面已经说过,魏国夫人贺兰纳之是武皇后姐姐韩国夫人武元英的女儿,有天姿国色之容,韩国夫人死后李治就宠幸上了魏国夫人。这个小美女当然没有多少城府,以为有皇帝的宠爱就可以万事无忧。李治几次都想把魏国夫人封为正式的嫔妃,好无所顾忌地天天在一起厮混,他也许还在希望武皇后也能效仿当年王皇后接她进宫的样子,那就更理想了,但武皇后对皇帝与小侄女间的偷情行为却是装着不知,隐忍不发,看那个小美人如何与自己的姨娘斗法。李治暗示了几次见武皇后都没反应,他也不好过于公开地提出,因为这个小美人毕竟是武皇后的侄女呀。睡了皇后的姐姐,还要想继续霸占皇后的侄女,这皇帝李治在武则天面前多少有点心虚。
武则天看着李治沉浸在魏国夫人的温柔乡里她没露声色,机会说来也就来了,在封禅泰山后武则天的两个当刺史的堂兄武惟良、武怀运为了讨好皇后于是献上了家乡的小吃。这两个堂兄当年在老家文水可是没少欺负过武家姐妹,于是武皇后灵光一现,她派人在那食品里下了毒,然后不露声色地邀请小侄女一同来品尝。贺兰纳之不过十几岁的青春少女,见是皇后姨娘邀请去品尝堂伯父们送来的家乡小吃,她欢天喜地地就吃了那些食品,结果没吃几口就七窍流血中毒而死。
魏国夫人的死亡原因:“欲以青春为本钱与后争宠,被谋杀。”
5.二位堂兄之死
武则天在封禅泰山后用嫁祸于人之计轻而易举地消灭了自己的情敌魏国夫人,武惟良、武怀运哥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谋杀”的罪名,高宗在震怒之下不经审判就将这二人处死,妻女尽悉没入宫中为奴,后人还不准姓“武”而改姓“蝮”。武则天总算还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二位堂兄的死亡原因:“当年欺负过别人孤儿寡母,现被嫁祸冤杀。”
6.贺兰敏之之死
魏国夫人死后高宗很是悲伤,他在其灵前伤心地哭诉,皇帝边哭边问同在灵前哭泣的贺兰敏之,“你妹妹这是怎么了呢,早上我离开时都还好好的,退朝回来怎么就成了冰凉的人了啊?”贺兰敏之却是只哭不说话。武皇后听了宫人所报,便自语说:“此儿疑我!”从此皇后就不喜欢贺兰敏之了。贺兰敏之是武则天姐姐的儿子,曾破例让他承袭了武士彟的爵位,并赐他姓武叫“武敏之”,就因为他怀疑是武皇后毒杀了他妹妹,后来贺兰敏之被武皇后流放雷州,并派人在途中用马缰将他绞死了。
贺兰敏之与武则天之间的矛盾恩怨历来就有很多历史学家在研究探讨,这里就不再复述,只是历史文献中罗列给贺兰敏之的罪状中有这样奇怪的几条——
①与外婆乱伦;
②淫奸太子候选的妃子;
③欺负过太平公主。
②、③两条罪状这里没必要去探讨,就说说①条。贺兰敏之的外婆就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杨氏死时春秋九十有二,其死后第二年贺兰敏之方被处死,年龄二十九岁。经过换算,贺兰敏之在通人事的年龄十五、六岁时,杨氏也是八十高龄之人,就算没有婆孙亲情关系,他们之间会出现史书所载的那种理乱的情形吗?不知欧阳修与司马光在写这样的文字时他们作何在想?读史至此,我真的是糊涂了。
贺兰敏之的死亡原因:“生活严重不检点,又怀疑姨妈是妹妹死亡的元凶,被定罪以马缰勒杀。”
7.孝敬皇帝之死
(1)夭亡的李弘
孝敬皇帝是武则天长子李弘死后的谥号。武则天在取得了皇后位后立即就让李治废了原太子李忠,而立了年仅三岁的己子李弘为太子。“李弘”这名字原就是一谶语,意思就是要当皇帝的意思,现在立为皇帝的接班人也就顺理成章。高宗身体不好,又贪恋美色美景,在李弘八岁的时候就让他监国,而李治与武皇后则四处去游山玩水。八岁的小孩子能处理得来国家事务吗?显然不行。这李弘就成天坐在龙椅上哭爹喊妈,顾命大臣只好飞马报与在外面旅游度假的皇帝皇后,武则天于是就谴人将李弘接来,一家三口一起度假岂不惬意。
李弘“仁孝谨慎,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然李弘自幼却是体弱多病,娶了太妃后都没有子胤。高宗身体健康也不行,还曾想将皇位禅让太子,却不想太子却在上元二年(675)与父母同幸洛州时,忽然死于合璧宫的绮云殿。李弘死后高宗很是悲伤,下诏《皇太子谥孝敬皇帝制》、《册谥孝敬皇帝文》,并亲书《孝敬皇帝睿德记》,可见李治对李弘的器重和思念。但李弘的死亡原因在后来却出现了迷云,有一种“阴谋论”一直流传了千年。
(2)李弘失爱的原因
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上都出现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说李弘之死“时人以为天后鸩杀也”。这些史书记载了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李弘的原因,是因为李弘看见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萧淑妃所生的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都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嫁人,便奏请父皇准许她俩出嫁,由此惹恼了娘亲武皇后,故失爱与武后,最后导致武后鸩杀之。
(3)自相矛盾的记载
这些史册有自相矛盾之说,那就是两位公主的年龄,《资治通鉴》说萧妃二公主为“三十岁不嫁”,而《新唐书》却说是“四十不嫁”。但在当时唐高宗也不过四十三岁,萧妃是他在当太子时所娶,他当太子那一年李治十六岁,作一个简单的换算,两位公主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五、六岁,显然欧阳修与司马光在记载两位公主的年龄时犯了大错误。所幸宣城公主的墓碑还在,她六十六岁死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那么在咸亨二年李弘请嫁二公主时宣城公主也就二十三岁。
史书还记载说,李弘请嫁二位姐姐惹恼了武后,武则天就将二位公主随便嫁给了两个宫禁的守卫。这也与事实严重不符,有证据证明二位公主的丈夫地位军阶也不低,完全可以与之匹配,这里就不再细述。
那么由此可以认为,李弘因请嫁二位姐姐而失爱母亲的说法完全不成立。前提都不成立了,那么李弘之死的“阴谋论”还能成立吗?
(4)多病的太子
关于李弘的死有很多历史研究人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很多历史文献都有李弘常年多病的记载,连李治亲书的《册谥孝敬皇帝文》中都多处提到他有“旧疾”、“沉疴”。《旧唐书》中载,李弘“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这是古时对肺痨病的一种描述。李弘监国时由于多病,连太医都束手无策。皇帝为了给他冲喜,就说要禅位于他,结果“因兹感结旧疾增甚,医治不语终至死亡。”武则天在后来为《一切道经》御制序文中还深深地表达了对儿子的哀思。李治在《孝敬皇帝睿德记》中也说,李弘之死“天后心缠积悼,痛结深慈”,当是武则天痛失儿子最真切的写照。
历史上有关李弘之死的“阴谋论”与安定公主之死一样,原是后来那些掌握了书写权的封建士大夫阶层对武则天的诬陷之词。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下如此正确的结论——
李弘的死亡原因:“肺结核晚期不治而亡”。
8.章怀太子之死
李弘死后李治就立次子李贤为太子,前文已经论述过,李贤是武则天的寡姐与李治所生,为了掩盖宫廷丑闻,武皇后就将李贤认作己子。李贤天资聪惠,勤奋好学,人才又是仪表堂堂,多这样的一个养子武皇后起初也没觉什么不妥,可后来太子李弘病死后就出问题了,因为皇储之位自然而然地就落在李贤头上,李贤不是武皇后的亲生,她此时能坐得住吗?
李贤当了太子后表现出了比他哥哥更出色的能力,“太子处事明审,时论称之。”李治对李贤很是满意,经常让他监国处理国家大事。李治的健康状况也一日不如一日,李贤的身边慢慢地也凝聚起了一帮拥戴的朝臣,照此发展下去,未来的皇帝必将是李贤无疑。对于武元华来说,这可是一种不好的趋势。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如若李贤登基为帝,假如他是韩国夫人所生成立,武元华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其实在后来的宋朝就有过类似“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武元华是绝不允许这样事情的发生,于是武元华决定出手了。现在完全有理由相信当时宫中流传李贤是韩国夫人所生的话语定是武皇后指使宫人所为,这样李贤就心中生出了恐惧。紧接着就发生了两件大案,风化案“李贤与赵道生同性恋案”和谋杀案“术士明崇严遇刺案”。赵道生被一阵大刑侍侯就供出了李治宠信的术士明崇严是被李贤谴凶所杀,这样一来“风化案”与“谋杀案”并案侦察,武皇后派人去东宫一搜,居然在李贤的太子宫中搜出了几百套军备,根据当时法律,任何人都不得私藏军用物资。这下案件就升级了,“谋杀案”一下又变成了“谋反案”。当李治看着定性为“太子私藏武器阴谋夺位”的侦缉结论时,他傻眼了。所有历史时期的任何皇帝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夺位”,李贤立即就被废了,后来贬黜巴州,再后来被逼自杀。太子党当然也被清洗干净,李贤后来被追认为“章怀太子”。终于是自己的亲儿子李哲(显)坐在了太子位上,武皇后方才长舒了一口气。于是大赦天下,改元“永隆”。
章怀太子的死亡原因:“非武后所生,被制造冤假错案屈杀。”
9.女婿薛绍之死
太平公主是武元华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武氏宠爱的、从小没有受过任何苦的女儿。太平公主很小的时候就代替武则天去为外祖母杨氏祈福出家当了“女道士”,“太平”就是她出家当道士的道号,当然一个小女孩子出家当道士也不过是做做过场罢了。后来吐蕃请求唐朝用太平公主与之和亲,武则天怎么舍得让女儿像文成公主一样远嫁他乡呢,于是干脆修了一座太平观让十几岁的女儿住进去成为一个真正的女道士,这样方才打消了吐蕃的和亲之意。可这一住进太平观就是好几年,都十七、八岁了也不见父母让自己出嫁,太平公主于是心生一计,在一次宴会上她穿了一身将军的行头去父母前舞蹈,惹得皇帝皇后开怀大笑,李治还奇怪的问:“我的乖女儿啊,你一个女孩子怎么要去穿一身将军的服装呢?”太平公主立即说:“爹娘觉得孩儿不适合穿将军服装,那就把这身行头赐给我的驸马穿好了。”武则天一听才恍然大悟,女儿该出得嫁啦,于是左挑右选给选了一个名门望族的子弟薛绍当了太平公主的如意郎君。
太平公主对薛绍很是满意,夫妻恩爱小日子过得美满幸福,小俩口还一气生了四个孩子。然而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后来武则天独揽皇权,准备称帝时,李唐宗室发动了一场造反运动,这运动很快被扑灭,可造反运动却牵连到了薛家,薛家的主母是李治的姐姐,薛家有人参加了反武则天的叛乱,于是武则天不由分说将薛家全部收监,其中也有薛绍。薛绍完全有可能对那场叛乱毫不知情,但任凭太平公主怎样去苦苦哀求母亲放过丈夫,武则天都断然拒绝,最后只是免了薛绍的斩首之刑,在痛打一百大棒后扔进监狱被活活饿死。才二十五岁的太平公主便成了寡妇。由此可见,武则天绝不是个可以拿亲情来与原则做交易的人。
薛绍的死亡原因:“宗室叛乱牵连,监禁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