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文化、广播电视、旅游、文物投诉热线(养老诈骗投诉热线):12345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元市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川吟诵(川北吟诵) >信息详情

广元市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川吟诵(川北吟诵)

日期: 2022-12-12 来源: 市非遗中心 分享:
【字体: 打印

一、四川吟诵(川北吟诵)概述

四川吟诵(川北吟诵),是流传于四川北部广元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四川吟诵(川北吟诵)根据四川方言本身的发音特点尤其是川北地区湖广话的发音特点,按照字调高低、韵律节奏和情绪变化而产生的传统读书吟诗腔调,介于朗读与歌唱之间,过去统称为“唱读”,已有两千年以上的传承历史。

2022年11月3日,四川吟诵(川北吟诵)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二、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的历史渊源

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特指流传于四川北部广元及周边地区,依据四川方言系统中的湖广话发音特点而产生的一种读书吟诗腔调,是介于湖广话念读与歌唱之间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一种口头表现方式,是吟诵者通过声音形象来表达自己所感悟的诗文内容与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云贵川地区过去统称为“唱读”,已有两千年以上的传承历史

广元作为川陕甘交界之地,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古蜀道南北连接之处,古蜀道的核心区域,作为巴蜀文化和秦楚文化的交融地,境内文化教育事业一直十分发达。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苴人便有歌诗颂文、祭祀祖先的传统。据《广元县志》、《剑州志》等地方旧志记载,自南宋黄裳走出剑门,贵为帝师开始,广元各地兴起了办学兴教之风,境内书院私塾林立,文风昌盛,而四川吟诵(川北吟诵)作为一种学习古诗文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曾广泛存在于川北书院私塾之中,属于集体性传承。至清末,川北吟诵则盛行于广元剑阁兼山书院,代表人物为曾任湖南布政使的李榕和进士赵大春;李榕还先后出任剑阁、江油等地书院山长,赵大春亦曾在兼山、汉寿、筹笔等书院任讲席;在他们及其门生弟子的影响下,川北吟诵传至利州汉寿书院、昭化龙门书院、朝天筹笔书院、江油匡山书院等书院和民间私塾,并继续传承至今,现以广元地区传承较好。

近现代以来,川北地区涌现出诸多吟诵名家,先后出现了李榕、赵大春、张琴、赵雨卿、罗映湘、王天福、谭定基等一大批代表性人物。

三、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的基本特征

1.语言内容

四川吟诵(川北吟诵)是使用川北方言进行吟诵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四川吟诵(川北吟诵保留了大量的方言。川北方言作为四川话的重要一个分支,这些方音读法与四川其他地市的不完全一样,是研究西南官话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料。广元位处南北交汇处,受北方影响更大,语言发展上更靠近北方;川北地区方言又保留了较多的古音、入声字。以吟诵《陋室铭》为例,文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则”,普通话读“zé”,吟诵时却读“cá”。“苔痕上阶绿”一句中的“绿”用普通话读“lǜ”,吟诵时则读“lú”;“往来无白丁”中的“白”,普通话读“bái”,吟诵时读“biá”。学习四川吟诵(川北吟诵,是了解川北地区方言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的内容包括蒙学、古体诗、近体诗、律诗、词赋、古文等,吟诵时总体上遵循“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等吟诵规则,各吟诵传人“一人一调”,不尽相同。此外,川北农村哭祭、端公戏、傩戏等音调也可归入四川吟诵(川北吟诵)之中。

2.吟诵方法

四川吟诵(川北吟诵)与唱歌不同,没有乐谱可循,主要在于口头传承和灵活自如的运用,其吟诵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四种:

运用“格律吟调”的吟法:多适于近体诗,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类,每类又分“平起”和“仄起”两种,合计有八类,其旋律节奏与吟诵腔调的平仄声调紧密关联,“平低仄高”或“平直仄曲”的旋律走向,“平长仄短”的节奏疏密显得尤为突出;

运用“显性基本吟调”的吟法:多适于五言、七言古体诗,吟腔接近于“格律吟调”,但少了格律的约束,吟腔变化更丰富;

运用“隐性基本吟调”的吟法:多适于古文、古体诗,它更接近于唱歌,吟法更为自由,旋律变化更多,因此对吟者的音乐要求更高,常常音随字起,腔随意生;

运用“核心吟调”的吟法:多适于律词小令,主要由“3 1 2”三个音构成音乐词汇,吟法简易,容易学会。

3.吟诵调式

四川吟四川吟诵(川北吟诵)吟近体诗与词的调式比较多样,以“徵”、“宫”两种调式为主,亦用“商”、“角”调式。总体上看来,无论是吟古诗、古文、近体诗或词,“徵”与“宫”两种调式是通用的,也用得最多。

诵(川北吟诵)音调的调式还与所吟诗文的基本感情有关。例如:吟比较哀怨、悲壮、激越的古文,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类情绪的诗词,大多用羽调式。也有个人风格的因素,例如谭定基先生吟《陋室铭》的音调,均为商调式,而他人吟词的音调则为“宫”、“徵”等调式,唯独未见商调式。

四、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的传承保护

1.传承价值

四川吟诵(川北吟诵)具有文学、音乐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是川北地区古代诗歌吟咏形式流传于今的重要见证,它不仅展现了历史上川北文人阶层吟诵音乐的风貌,也很好地保存了四川话的一些音韵特色,为人们了解传统诗文的吟咏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同时,四川吟诵(川北吟诵)也是川北地区传统私塾教育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对背诵古诗文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2.保护措施

广元市国学研究会在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领导下,2014年至今,一直组织会员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的相关知识和吟诵技能,并受邀在全国各地开展学术交流,受邀在成都、眉山、德阳、绵阳、南充、达州、巴中、攀枝花等地举办吟诵公益讲座上百场,传承四川吟诵(川北吟诵)。

为开展好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的传承工作,广元市非遗保护中心指导建设了“广元开明国学馆”,挂牌“川北吟诵传习所”,定期开展公益传授、吟诵交流会等传播活动,集研习、传承、研究于一体,每年受益群众达10000余人次。

五、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的重要影响

2018年4月,四川省2018年“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充市阆中古城举行,这是四川吟诵(川北吟诵)首次在省级大型文化活动现场进行展示。

2018年10月,由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第五代传承人陈洪主持申报的《四川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被列入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项目。

2018年12月,四川吟诵教育发展大会在四川大学举办。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第五代传承人陈洪主持本次会议并在会议上向与会人员介绍展示了四川吟诵(川北吟诵)。


四川吟诵(川北吟诵)第五代传承人陈洪在四川大学介绍四川传统吟诵的保护传承情况

2019年10月,第七届国际非遗节社区实践活动广元市系列活动在广元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四川吟诵(川北吟诵)表演项目《蜀道难》受到现场嘉宾观众一致好评。同时,举办2019全国蜀道古诗文吟诵交流会,来自成都、绵阳、上海等地的有关诗词吟诵专家、一线骨干教师、吟诵爱好者齐聚广元,共话吟诵。

2021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元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广元市利州区南街小学的师生在启动仪式现场表演了四川吟诵(川北吟诵)《鹿鸣》。

2018年至今,四川电视台、《成都商报》、封面新闻、广元电视台、《广元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四川吟诵(川北吟诵)进行采访报道。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7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83号 蜀ICP备19028360号-2

主办单位: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万缘路广元传媒中心 联系电话:0839-330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