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旗村原属剑门关镇偏远村落,辖11个组,人口1011人,经两项改革后,与原剑门关镇剑城村合并组建成现下寺镇双旗村,幅员面积增至23.3公里,414户,户籍人口达1628人,优化调整为8个组,党员增至62人,现常职干部4人。新的双旗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在两项改革“后半篇”中以敢破敢立、奋勇争先的姿态抓抢发展机遇,建强“两委”组织,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一城两翼主轴线区位优势,参与政企合作,融入新老县城一体化布局,铆足干劲做强乡村旅游,提升服务能力、治理效能和发展质量,让“后进支部”乘改革东风破茧而出华丽嬗变为古蜀道上改革先进的“桃花源”。
一、建强村级党组织,调顺管理体制。一是及时派。合并初期,及时选派1名镇党委委员担任驻村领导,同时选派1名年轻镇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全面工作,原村支部书记为副书记协助工作,确保过渡期的稳定。二是科学选。为解决合并后“谁领导”的问题,镇党委在原两个村广泛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1200余人次,反思问题教训,明确新党支部怎么干等问题,顺利选配了群众公认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真正实现高质量换届,村党组织运行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三是重点训。及时组织班子成员赴浙江、成都和广元等地开展培训,干部思想解放,落后观念和意识实现大转变,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利用村讲习堂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四是务实建。积极配合华侨城公司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建设村级阵地、村史馆和活动广场,落实保障。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各项规章制度,“百姓问廉”、“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深得人心,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加强政企合作,调优产业布局。一是让“小田园”变“大景区”。盘活村闲置资产,以“双旗美村”小田园建设载体,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思路,又将原双旗村和剑城村土地地411.67亩流转给华侨城作为旅游开发,将闲置农房71间租给华侨城发展乡村特色民宿,使双旗村与剑门关大景区有机融合,推动了“小田园变大景区”。二是让“单业态”变“多业态”。坚持农旅融合,完善提升剑溪谷旅游内涵,大力发展鲜花服务,名宿康养,农事体验,文化讲习等多种业态服务,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鼓励村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给企业,实现农民“土地有租金、务工有薪金、入股有分红”的稳定致富增收目标。三是让“独角戏”变“大合唱”。坚持“政府引导、产业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原则,推动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在企业带动下,全村发展农家乐34家,培育养殖大户5户,建设生态大棚蔬菜80亩,集体经济资源性资产31315亩,经营性资产达575.0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3100万元,实现入股分红23.35万元,带动了本村农户人均增收560元。
三、夯实治理基础,调强服务治理。一是注重管好“领头羊”。围绕全面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和村规民约,全面推行了“4321”日常监督机制,常态开展“百姓问廉”活动4次,基层群众自治加强。二是及时算好“明白账”。建立完善新的组织成员、股权、资产“三本”台账,开展了两个村集体资产和债权债务清理移交工作,成立“下寺镇双旗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坚持“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提取30%公积金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扩大再生产、30%公益金用于村公益事业、40%作为全体成员按股分红。三是全民共建“新风尚”。加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在全村集中开展了旧房拆除17处,开展清理垃圾、污水集中整治行动,新改建 “厕所革命”460户。开展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组建文艺表演队、党员志愿服务队2支,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机制,建立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主动处理矛盾纠纷、历史遗留问题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