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文旅资源究竟如何?还有哪些“藏在深闺”的文化旅游资源?2019年11月开始,一场“摸家底”的文旅资源普查行动在朝天区拉开序幕。截至目前,该区通过前期普查,共确定预目录初期资源1260个,并完成对其中613个资源点的调查。
“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是国家文旅部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推进文旅资源普查工作中,朝天区因地制宜,探索出“1+3”“以点破面”的文旅普查提质增效工作方法。
组建了一个专门的普查工作机构:普查办公室、专家委员会、普查工作队、技术服务组、督办组、保障组,具体负责指挥和统筹资源普查相关工作;成立了朝天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普查队、朝天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专家委员会“三支队伍”,具体负责资源普查相关工作;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专业技术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对各部门和基层人员开展培训,开展实地调查预目录表、调查表、信息采集表三张表册的填报和普查报告的撰写等工作。
同时,选定朝天区原行政区划汪家乡为试点乡镇(现划入李家镇),采取“普查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三组开展实地调查,逐个对资源点现场拍照、GPS定位、参数测量、地质背景勘察、价值判断、现场分类、信息记录,试点调查结束后,按照《全省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方案》要求开展资源分类、描述、评级等工作,省外业专家组初审通过27份调查样表,为普查工作的全面、有序铺开奠定了基础。
“开展此次普查工作,将通过对文旅资源的科学量化和综合评估,摸清我区文旅资源的总量、规模丰度、品级品质、开发潜力等,为建立健全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夯实基础,为编制‘十四五’规划及其他各项文旅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全面助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朝天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本次资源普查包括文化资源普查和旅游资源普查两大类。文化资源普查重点调查统计古籍、美术馆藏品、地方戏曲剧种、传统器乐乐种、非遗、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等6类。旅游资源普查重点调查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8个大类,26个亚类、131个基本类型。普查将形成三大成果:《旅游资源汇总表》《旅游资源信息表》《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和《文化和旅游资源工作总结》;六大类文化资源普查调查成果资料;普查专项报告、文旅科普读物等(自选)。2019年10至11月是筹备阶段,12月是预目录收集整理和试点调查阶段,2020年1至5月为文旅资源普查阶段,6月至7月为市县两级成果编制报审阶段,8月至9月为省级成果审核编制和总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