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王峡地质生态风景区吸引不少游客 钟岐 摄
“剑门关天下雄”为蜀中四大名景之一,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400多公里的中国蜀道有一半里程位于我市境内……蕴含红色、绿色、人文三元素的旅游资源在这里聚集,形成得天独厚的优势。从2008年至今,我市创建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数量已达8个,仅次于成都,位列全省第二。
据统计表明,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全市接待游客47.6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655.77万元,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剑门关景区和昭化古城景区,客流量出现“井喷”。
据市旅游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运行情况良好,一路飘红。1至6月,全市实现旅游收入30.06亿元,同比增长63.9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0.12%。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次数两大指标分别同比增长63.90%、170.88%。
灾后旅游很“给力”
地震可以摧山断河、撼天动地,却摧不垮广元旅游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撼不动我市旅游人恢复振兴旅游的信念!
2008年,我市先后投入建设资金21270万元,陆续打造皇泽寺、翠云廊等8个重点旅游景区;2009年,昭化古城、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两景区投入2.5亿元;2010年,加大景区创建力度,整合灾后重建、对口援建和其他项目资金近13亿元……地震后,我市大笔书写旅游重生的奇迹。
到2010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5%,已恢复到震前水平(2007年旅游总收入为31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700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30%。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总人数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数量均跃居全省第二位。
“有感受大地震场景的东河口,有追寻千年蜀道文明的剑门关,有让中国女性自豪的皇泽寺……地震后,广元的旅游让人觉得很‘给力’。”在百度中国旅游吧里,许多网名都用“给力”来肯定到我市旅游重建。
旅游产业链效益凸显
“水碧山青宜入画,游人欣赏愿勾留”。
观赏旖旎风光,品尝乡村风味,漫步先秦古道……位于宝轮镇的苍溪河乡村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幅员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依托紫兰湖和苍溪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一个个川北风格的农家院落,让游客赞不绝口,也让当地村民获益不少。
“中午三十七桌,晚上二十几桌。每年露营节那几天都把我累安逸了哟!”宝轮镇苟村3组的何碧波经营的何家大院一直都生意兴隆。随着政府加大投入,包括何家大院在内的10多户农家乐都尝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甜头。
旅游景区聚集了人气,旅客来到苍溪河景区欣赏自然风光,也希望体验农家生活,这就给当地村民创造了商机。抓住商机,村民的生活大大改善。现在,他们正在大力打造自己的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剑门关镇商铺林立,游客争相品尝剑门豆腐;昭化古城人头攒动,游客纷纷走进客栈小憩纳凉……目前,我市景区正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旅游消费升级的需要,将景区盈利逐渐由单纯的门票经济向旅游产业链全面延伸,并最终实现打造囊括所有旅游要素的旅游目的地。
追忆红色激情燃烧的痕迹
苍溪红军渡、旺苍木门寺、太公红军山……红四方面军在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同时,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址、文物和延续至今的红军精神,形成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保护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促进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相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统一。”市老促会副会长何庆超非常关注于我市红色旅游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红色旅游作为一项关系长远的政治工程、凝魂聚气的民心工程、造福百姓的富民工程、灾后重建的先导工程,充分挖掘红军精神内涵,大力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由徐向前元帅题词的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题写塔名的广元红军塔相继落成;苍溪红军渡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剑门关遗址一起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而在今年6月,旺苍红军城及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建成对外开放,标志着全市以“一渡一城一塔一碑”为特色的红色旅游格局全面形成。
“我市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文物部门,让红军精神永续传承,激励人们砥砺前行,我们更有一份责任!”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罗宗勇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