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的独栋别墅,配上周围的瓜田菜园和池塘假山,加上悠扬的山歌,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柳池新农村文化园:城里人都想搬到这里来居住
规划图: 三百里“梨乡风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八百年前,南宋诗人陆游游历苍溪,留下不朽诗篇。如今,苍溪县以百里嘉陵为玉带,万顷梨花似雪海,凭借优美的环境和特色的文化,建成了以民俗文化、生态庭院文化、状元文化、雪梨文化等为主题的三百里“梨乡风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无数游客来此观光旅游。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苍溪的农民不但改善了居住环境,还靠着旅游产业鼓了腰包。
目前,苍溪已确立了建设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和塑造“千里嘉陵行,最忆苍溪绿”、“低碳苍溪县,走了还想来”的旅游主题形象,打造“中国最美乡村”。
“哇,这里好漂亮!”一进入村子,同事就对这里的风光感叹道。居民的房屋全是全新修建的独栋别墅,配上周围的瓜田菜园和池塘假山,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湖,当地人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龙湖”,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间的几个岛屿和亭子倒映在波光中,仿佛走进了某个水上公园。龙湖的堤岸的尽头是当地的文化展示区,山间的石壁上到处刻着石门山歌的歌词,这些在当地农民中间流传了上千年的农民劳作时所唱的歌曲,如今已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项目。“麦子熟了嘛哟儿喂,遍山黄嘛哟儿喂”一转过山头,就听到有阵阵山歌声从田间传来。
这就是苍溪县白鹤乡占地1.2万亩的柳池新农村文化园,一个集展示新农村文化和休闲、观光、体验、养生于一体的创新型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同行的同事说,城里真没有这么好的环境,真想把房子搬到这里来住。
人物篇:从借400元到年入8万元他想借助旅游做更大的生意
今年43岁的代义昌就住在柳池新农村文化园旁边,他是白鹤乡柳池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村口的代义昌家中。一套稍旧的楼房旁边又修建了一套新的两层洋房,旧的是他们一家4口居住的地方,而新的则是他新开的超市和农家乐。
发展乡村旅游 修建了统一风格的别墅聚居点
洋房底楼的一间房子内陈列着一些农资和五金器件,门口几个人正围着一个火盆唠家常,代义昌的妻子和母亲正在打理杂货铺里的东西。
房子一旁的公路边,停放着一辆小型货车,这是代义昌用来运送货物的好伙伴。房子后面,就是该村重点打造的现代聚居村落,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别墅。临近中午,部分房屋顶上炊烟袅袅,远处刚刚采摘完的猕猴桃树苗,正静静等待着新一轮的春天。
柳池村村支书代宗元告诉记者,柳池村于去年打造柳池新村聚居点,一共有22户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建房,由项目补助加自筹资金修建了统一风格的别墅聚居点。村里目前的主要产业是猕猴桃,等乡村旅游发展好了以后,将引导村里人大力发展农家乐。目前村里面从西安引进了一家房地产企业,打造一个四星级乡村酒店。村民还可以将自己多余的房子用来开酒店,也是该村发展的又一个重点产业项目。
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 还盘算着做更大的生意
谈到做生意的时光,代义昌既感伤又欣慰。他说,20多年前,从亲戚那儿借了400元钱,开始了自己的生意之路。从当初卖洗衣粉、肥皂之类起家,凭着对生意的独到眼光和对政策的把握,从最初在村里开店,后来到乡里开店,如今又在家里开起了超市、五金农资代销点、烟花爆竹代销点、手机充值业务,还代理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银行卡助农服务取款服务和农村信用社便民金融服务等。
如今,代义昌家年纯收入在8万元以上,但他仍盘算着更大的生意。“去年,我们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我当时就在想,我做大生意的机会又来了。”代义昌兴奋地告诉记者,“县旅游局已经把我的商店作为景区特色旅游产品经销点。”
“我们这里的主要产业还是猕猴桃,到成熟时节,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品尝,但过季了后就很难买到了。”代义昌说,“为让游客无论何时来这里,都能吃到我们当地的红心猕猴桃。我计划在明年修一个库容达200吨的冷库,用来储存猕猴桃。”
聘请大学生 好好规划农家产业发展
代义昌有两个孩子,小女儿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大儿子20岁。“儿子高中毕业后,就去了外地打工,今年看到村里的发展势头很好,就回到了家里帮我打理生意。”代义昌说,等儿子拿到驾照,就给他买辆车,到时候专门让他搞旅游接待。
代义昌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了信心,除了目前在做的超市外,他还打算把新修的房子二楼用来做为茶楼和餐厅搞农家乐。代义昌说,“如果生意发展大了,凭我自己的能力肯定不够,还打算聘请一两个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大学生,让他们来帮我好好规划。”
对于将来的投资,代义昌也做了盘算。他说,“等到乡村旅游发展好了,人来的多了,光超市这一块每年的纯收入就能到40多万元,再加上农家乐,收入就可观了。我盘算了一下只要两年时间,就可以还清搞产业的贷款了。”
文化篇:原生态“石门山歌” 风趣诙谐直通人心
“正月里来探小妹,闹啊元宵,我观小妹儿长的多美貌……”走出代义昌的家门,一转角来到了邻近的文家角村,刚过村头,一曲悠扬的歌声传来,循着声音,记者找到了石门乡山歌综合队的领唱毛国英,她正在为排练做准备。
“平日里,大家农忙完就聚到一起唱山歌,一个教一个,我们这里的妇女基本都会,每隔段时间,我们都要表演。”毛大姐说,“山歌,是我们石门民间文化的最重要部分。”
“一般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形式上大多是男女对唱,一问一答,一锁一开,机智敏捷、风趣诙谐、攻防转合。”毛大姐说,原生态石门山歌,天然去雕饰,一切都来源于生活,发自肺腑,代代相传。
山歌在石门流传已久,千百年来,石门人曾把山歌唱遍石门的山山水水。山歌独具韵味,极富川北民歌色彩及民间文学趣味。目前,“石门山歌”已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项目,全乡有7支山歌队伍,有寨包、银城、文家角三大传承体系,传习代表人有300多人。
毛大姐笑着说,“我们这里人祖祖辈辈都在唱,也希望能祖祖辈辈传下去,并借发展旅游的机会,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石门山歌’”。
发展篇:打造三百里“梨乡风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苍溪县旅游局局长刘平说, 目前我县已经建成了柳池新农村文化园旅游园、三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天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白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大获农业大观园,柳池新农村文化园旅游景区只是苍溪三百里“梨乡风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一角,而代义昌也是这三百里中间的一个缩影。
现在正在打造荞子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使整个苍溪形成纵横相接成X型的三百里“梨乡风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生活的环境不但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村民还通过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增收致富,实现了文化旅游的大融合,更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