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参政的历史必然
在隋唐时代,不仅没有“内宫不许干政的”规定,而且内宫干预国家政治还是一种时尚,会受到帝王的赞赏。
1.前隋文帝杨坚后宫事
(1)独孤氏参与国家政治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前隋皇亲,隋文帝后宫的故事武则天一定从小就从他母亲那里听过不少。有史记载,隋文帝杨坚和独孤氏帝后二人每日是同辇进朝,独孤氏至阁门而止,等候杨坚退朝后又同辇回宫。独孤氏好读书,博古通今,时宫中称为“二圣”。朝中大小事情独孤氏没有不过问的,就连朝臣的妾怀孕之事她都要叫文帝去斥责。后来废杨勇而立杨广为太子,也是独孤氏的主意。所以文帝杨坚在临终时看穿杨广虚假的真面目时大叫“独孤误我!”
(2)鲜卑人妇女主持门户的风俗
隋文帝杨坚原来就是在鲜卑人宇文氏所建立的北周朝为官,鲜卑民族习性与汉民族不同,没有过多的礼教约束,鲜卑人还专门是由家庭主妇来主持门庭,比如什么请客送礼、诉讼官司等抛头露面之事全由妇女出面。特别是南北朝的“五胡乱汉”以来,妇女生活受到了少数民族特别是鲜卑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而隋唐政治却又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所以,隋唐之初,女性参加社会生活就不足为奇,故而就形成了内宫过问国家事务的一种时尚。
2.太宗李世民后宫事
(1)长孙皇后参政
李世民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是历史公认的贤德内助的好皇后,《资治通鉴》载:“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后尝采自古妇人得失事为《女则》三十卷,又尝著论驳汉明德马后以不能抑退外亲,使当权贵,徒戒其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开其祸败之源而防其末流也。”李世民经常退朝后要将朝中所议国家大事与之相商,听取长孙皇后的意见。长孙皇后病故,李世民悲痛不已,说自己失去了一位好帮手、贤内助,太宗皇帝经常肯定长孙皇后在政治上的见地,认为她不仅是自己的妻子,而是知己。太宗皇帝把长孙皇后编辑的《女则》让近臣看,并说:“皇后此书,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为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
(2)鼓励嫔妃参政
李世民在位时经常将民间的一些有才学的美女选进宫去当“才女”,武则天就是如此。另一才女徐惠不仅容貌美艳,而且才华横溢。李世民在晚年经常用兵高丽,而且大兴土木修宫建殿,弄得百姓很是劳怨,于是时任充容的徐惠就向太宗皇帝正式上过一道疏进行劝谏,“帝善其言,优赐之。”皇帝阅后还大加赞赏,并赐赏无数。可见,后宫嫔妃不仅可以参与朝廷政治生活,而且还会因此得到皇帝的赞赏和嘉奖。
3.武后干政的历史背景
历史给了武元华那样的机遇,她进入到了李治的王朝核心,俩人联手打了一场漂亮的“朝廷重组之战”,武氏位正中宫成了皇后,而李治则夺回了皇权,真正成了至高无上的君主,再也没有像长孙无忌那样的元老权臣对他指手画脚了。江山原本就是家天下,如今也就成了他小俩口的啦,所以效仿太宗故事,两口子就商商量量地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武皇后泰然地去参加国家大事的议处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资治通鉴》载:显庆五年(660)“冬,十月,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李治纵情声色,身体健康状况出了问题,而且政治生活原本就没有风花雪月那么令人爽快。李治患有风疾,老婆又能干,在那种社会风尚和政治背景下,武皇后干政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4.武后干政的个人素养
武皇后在稳定了自己的后位后,就开始衣锦还乡风光了一番,然后又是亲蚕亲农,一副母仪天下的姿态,当然还要大力地扶持和提拔为她所用的官员,以稳固根基。
武则天的才情是世所公认的,她在当昭仪的时候就写过一篇《女诫》,现在正位中宫了,她的创作才情被激发,除亲自创作外,还召集了很多文学之士编辑出了大量的典籍,经她审定并以她的名义刊印发行的典籍有,《古今内范》100卷、《青宫纪要》30卷、《少阳正范》30卷、《维城典训》20卷、《凤楼新诫》20卷、《孝子传》20卷、《孝女传》20卷、《列女传》100卷、《保傅乳母传》1卷等,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后来她称帝后还撰写有《臣轨》、《百僚新诫》等著作共计15种456卷,再加上她的文学作品集《垂拱集》100卷、《金轮集》6卷,可见武则天精力之充沛、创作之勤奋,且收获之丰,这岂止是著作等身啊,怕是历史上任何专业作家都无法与之比肩的。光是去读读这些著作的书名,就会被这个女人的绝代才华所震撼。这样的人不当政治家、不做皇帝那真叫老天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