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文化、广播电视、旅游、文物投诉热线(养老诈骗投诉热线):12345
当前位置: 首页 > 剑门关风景区解说词(四) >信息详情

剑门关风景区解说词(四)

日期: 2012-07-27 来源: 信息中心 分享:
【字体: 打印



25、金牛峡

眼前的这条峡谷叫做金牛峡。金牛峡栈道,依山傍势、凌空架木,全长1500米、宽1.8米,是2009年恢复重建的。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小伙子到这条峡谷里挖药材,忽然看见峡谷深处亮起一道金光,把他惊得目瞪口呆,小伙子想,这里少有人烟,怎么会出现金光呢?这时,金光渐渐向外移动,越来越近,越来越亮,把整个山谷都照得金灿灿的了,后来他才看清楚,原来是头油光水滑的金牛!金牛从峡谷里走出来,牛头、牛尾、牛身、牛角、牛蹄全是金灿灿的,小伙子冒着胆子向峡谷深处走去,想看看金牛到底要到哪里去,金牛来到绝壁前,“哞”地叫了一声,顿时,“轰”的一声巨响,原来天衣无缝的石壁突然现出了一道门,金牛纵身跳了进去,机灵的小伙子壮起胆子爬上了绝壁,大步跨进了石门,石门里面宽大、明亮,金屋、金柱、金柜、金碗、金筷、金桌子、金板凳,到处都是金灿灿的,这时,一个身骨硬朗的老太婆笑盈盈地向他走来,热情地招待他,端金板凳让他坐,用金碗请他喝水,过了一会儿,老太婆说要去驾牛推磨,小伙子跟着进了磨坊,就看到那头金牛正在拉磨,金磨上对着金粮食,感到太惊奇了,小伙子要走的时候,老太婆对他说,我这屋子里的东西,你看上哪一样,就拿去吧,小伙子心想,我是个种庄稼的,要那些金子干什么?不如带点儿种子回去,就向老人要了点金豆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爷爷见了金豆子,就问是哪里来的,小伙子就把去金牛峡的经过说了,爷爷说,听人说,不是人人都能见到金牛的,见到了他的人就会得福的,说得小伙子眉开眼笑。到了点豆的季节,爷孙俩就在房前屋后和附近的山上点上了金豆子,到了收获的季节,果然得到了丰收,他们用金豆子点豆腐,点出的豆腐又嫩又细。消息传开了,大家都知道有个金牛峡,金牛峡里住着个老太婆,天天驾着金牛推金磨,许多人都跑到金牛峡,想看看金牛,看看那位慈祥的老太婆,可是,有的人去了真的如愿以偿,有的人去了却找不到石门,凡是见到老太婆的,老太婆都要送一点磨上推出来的东西,拿回家去一看,全是金子!一些贪心的人并不满足,有的想得到那头金牛,有的人甚至想把金屋里的东西全部搬走,于是,就有一伙人谋划一番后走进洞里乱抢,老太婆非常气愤,顺手在磨盘上抓了一把豆子撒在门外,说:“要抢,你们就到门外去抢!”抢金子的人一窝蜂地冲出去,只听“哐当”一声,石门立即关上了,门外的人无论怎样都不能砸开,从此以后,石门就再也没有打开过了。

26、北牌坊

这道牌坊是地名牌坊,坊眼上刻着“剑阁”二字,据考证,剑阁这个名称的得来,是与剑门关和古栈道分不开的。在剑门雄关的北面有一座像刀砍斧劈的石壁绵延数百里,形成一座天然城郭,城郭之上的七十二峰像把把利剑直刺蓝天,城郭中段断开一道隘口,这道隘口成为入川的必经门户,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相蜀,“因大剑山有险束之路,立剑门”(《剑州志》卷一),派兵守护,并在峭壁之上凿孔架木,上铺木板,建成了供人马通行的栈道,这种栈道又称“阁道”,“剑阁”一名就依据奇峰如剑的大、小剑山的山势和峭壁上兴修的阁道而取,故最早的剑阁就是现在的剑门关。坊额上的文字为“大小剑山,奇峰如剑,北向壁立千仞,俨然城郭,豁然中断,天设险关,为金牛道要冲,出入蜀咽喉。诸葛亮相蜀,砌石立门,于峭壁凿孔架木,而成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剑阁是故名焉”就是记述的剑阁得名的缘由。

北面坊柱上的楹联“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选自唐代大诗人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中的联句,楹联中镶嵌着“剑阁”、“剑门”两字。《上皇西巡南京歌》,是李白的重要诗作之一,一共十首,有人说这组诗以庆幸胜利的心情,赞颂上皇两巡南京,极力铺陈成都之美,表明“安吾君”的欣慰之情,标榜上皇西巡给蜀地带来的荣耀。也有人说这组诗完全是讽刺安史之乱后,唐明皇丢失江上逃难到成都的事件。

北面牌坊上的楹联“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选自唐代大诗人岑参《入剑门》一诗中的联句。

牌坊上的主要浮雕图案以三国为内容,分别刻的是诸葛亮立关、姜维守关(南面)、刘备过关、张飞过关(北面),中间横梁上刻的是三国蜀汉军队行军图。

27、中牌坊

这道牌坊也是地名牌坊,坊眼文字为“剑门驿”三字。三国蜀汉时,诸葛亮在剑门立关,唐时设剑门县,宋初设剑门关行政建制,剑门县隶属于剑门关,咸平四年(1001年)又恢复为剑门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废除县治,改为剑门驿。

28、南牌坊

这道牌坊为记事牌坊,坊眼文字为“闻铃”两字,取自于剑阁闻铃的历史故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有“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诗句,清代诗人春澍斋写了一篇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剑阁闻铃》,清代文人韩小窗又作了一部“子弟书”曲词《剑阁闻铃》,这部曲词又名《忆真妃》,五十年代初由著名的大鼓艺术家骆玉笙改为京韵大鼓演唱,成为了骆玉笙的成名作,也是骆派京韵大鼓的代表作。《雨霖铃》这个词牌也是根据剑阁闻铃的故事得来的。

剑阁闻铃讲述的是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在马嵬坡被众军逼迫自缢,唐明皇逃难之蜀,行至剑阁道上,夜宿剑阁,适值风雨交加,在冷雨凄风的伴随中,又听到屋檐上的铃铛叮咚作响,于是勾引起国破妃亡的凄然之情,极度思念惨死于马嵬坡的爱妃杨玉环,一夜未曾入眠。

29、姜维点将台

三国蜀汉景耀六年(263),蜀汉3万大军镇守剑门关,驻扎在关口、营盘嘴、小剑等地带,大将军姜维在此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率军坚守3月有余,使魏将钟会13万大军久攻不克,因后主刘禅投降,才离关诈降钟会,以图兴复蜀汉。

30、姜维祠

姜维祠又叫平襄候祠、钵盂寺。姜维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分前后两院,前院塑刘关张坐像,名武圣宫,后院正殿塑姜维坐像,名忠勤祠。现在大家看到的姜维祠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姜维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也分前后两院,前院为正殿,是姜维殿,后面是孔明授书殿。

31、姜维祠铜雕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这组青铜浮雕记述了姜维镇守剑门关时的主要事迹,第一幅浮雕题为“归附蜀汉”,说的是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正好遇上天水太守马遵率领姜维等下巡属县,听到蜀军到来,怀疑姜维等人有贰心,便逃到上邽依据城池自保。姜维追到后马遵紧闭城门,不予接纳,姜维只好又返回冀县,冀县,冀县也不接纳。诸葛亮智取南安、天水、安定以后,各郡县都纷纷归顺,于是姜维便率众人一起投奔了诸葛亮,这是姜维真正走向蜀汉历史舞台的开始。

第二幅浮雕“表奏固关”讲述的是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兵败侯和。因黄皓弄权,谯周批评,姜维不敢回成都,回军驻扎沓中。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向后主上表说:“听说钟会在关中整饬训练军队,盘算着进攻,应同时派遣张翼、廖伦二人统率各军分别把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患于未然”。这是姜维在北伐十次退兵后,总结经验教训和避免谗言陷害时,向蜀后主提出的守蜀之策。

第三幅浮雕“倚险坚守”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8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其中钟会主力13万人,直趋成都。姜维从孔函谷(今甘肃省武都)出兵,诱使雍州刺史诸葛绪离开白水桥头三十里,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董厥会合,赶在钟会到来前,一起退至剑阁坚守,凭借剑门关天堑,抗击钟会。这一战,姜维灵活用兵,摆脱了被动的局面。

第四幅“离关勤主”讲述的是:

景耀六年(263年)9月,邓艾率军在绵竹击溃诸葛瞻,后主请求投降,邓艾占据成都。姜维在剑阁刚听说诸葛瞻兵败时,又听有人说后主要固守成都,有人说后主要投奔东吴,有人说后主要南入建宁。姜维不得虚实,于是力排众议,急率军由广汉、县(今射洪)向成都进发,以救后主。姜维忠勤蜀汉,其行为值得称道。

第四幅“砍石诈降”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后主归降的命令到达剑阁时,姜维大惊,众将咬牙怒目,拔刀砍石,姜维见人心思汉,于是安抚将士说:“我们现在假降,然后乘机杀掉钟会,兴复汉室”,于是竖起降旗,姜维率张翼、廖化、董厥等诈降钟会,这是姜维在蜀灭亡后,力图兴复汉室的权宜之计。

第六幅“完节尽忠”讲述的是:姜维诈降钟会之后,钟会带着姜维等人到了成都,自称益州牧,背叛魏朝。钟会打算给姜维五万名兵士,让他作先锋部队讨伐魏朝,原先的魏朝将士愤怒反抗,杀了钟会和姜维,姜维的妻儿也都被害。姜维心系汉室,忠勤一生,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后殿这组“孔明授书”浮雕讲述的是:孔明病困五丈原,姜维到榻前问安。孔明对姜维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通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又说:“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图本,汝可依法造用。”姜维哭拜而受,立志继承诸葛亮遗志,忠心为主,致力汉室兴复。

32、观剑廊

剑门山天造地设,景观神奇。大、小剑山,石壁横亘,峰如剑插,连绵不断,剑拔弩张。唐代诗人岑参有这样的诗句:“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

33、绝壁

远古造山运动使剑门关形成了绵延数百里的石壁,这道天然城郭成为蜀北屏障。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34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于2009年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列之一。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广场上的铜像分别为剑门关战斗的总指挥徐向前和副总指挥王树声。

现在各位进入了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纪念馆四壁为剑门七十二峰、千仞绝壁,地下为下沉式沙盘。整个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红军在剑阁发生的一些革命斗争和所留下的革命文物。

在红军突破嘉陵江之前,剑门山区就已经燃起了革命烽火,1932年11月25日,剑阁县近400位游击战士前往毗邻南部县参加了震惊四川的升钟起义,随后不久,游击队员遭到了反动政府的疯狂追剿,解放后,在我县的长岭乡还修建了“升钟起义死难烈士陵园”;在1935年红军渡江前夕,又发生了“一、九”兵变, “一、九”兵变肢解了川军两个连,极大地动摇了沿江守敌军心,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奠定了基础。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部队,对剑门关守敌实施东、西、南三面包围,1935年4月2日,从拂晓到黄昏,经过冒雨血战,歼灭敌军3个团,敌军主力团团长杨倬云在营盘嘴坠崖而亡,自古历经上百次战斗未曾有失的剑门雄关,如今被英勇的红军攻克。整个战斗歼灭三千多敌人。直到现在,当年曾在剑门关战斗过的、至今仍健在的老红军都还能唱出当时的一些歌谣“风吹雨淋雷打闪,红军攻克剑门关。各路军阀如山崩,我送红军出四川”,这些朴实的话语表现出红军战士和剑阁人民的深情厚谊。

红军攻克剑门关后,在普安召开了著名的“剑阁会议”,红四方面军在剑阁一个月时间里建立了3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并且在西庙,秀钟等地设立了政治部,军令部等临时军政机构。他们如火如荼地开展宣传革命主张、发动穷人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说到宣传工作,我们就来看一下红四方面军当年留下的石刻标语的拓片,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大创举,他们利用山区山大、石头多的特点,在岩石上雕刻了大量的石刻标语,现在剑阁境内还保存有60多条。展柜里的这本书《走出烽火硝烟》是老红军秦忠所写的回忆录,秦忠曾是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交通队队长,他亲历了红军攻克剑门关的战斗。在其他的展柜里还陈列有红军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和武器等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家一级文物“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它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由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是中国宪政史上第一部规定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大法,里面的很多主张已经变为了现实。这件文物全国罕见,是1952年由一名剑阁群众捐赠的,当然这里大家看到的是复制品,真品保存在县文管所,我们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为大家原样呈现“宪法大纲”,大家只要站在站台前,伸出手臂挥动,电子书就会自动进行前后翻页了

现在请大家观看第二部分,这部分用多媒体模拟红军攻克剑门关的战斗场景,在技术上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玻璃屏幕背投和投影仪多屏融合技术。首先我们先来了解红军攻克剑门关前的战略部署。---副总指挥王树声部署完毕后,剑门关战斗正式打响,现在我们就前往主战场营盘嘴。下面就让我们回到74年前——1935年4月2日的剑门雄关---

(影视完毕),战斗胜利结束,请看天空飘扬的鲜红的军旗。

大家请往外走,大门右侧展示的是剑门战斗大捷的艺术墙艺术墙前面是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图

35、剑门豆腐

各位到剑门关一游,一定要品尝一下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相传三国蜀汉景耀六年(263年),蜀国将领姜维兵败,退到剑门天险拒守,魏将钟会、邓艾极尽全力争夺这一要塞。由于连续征战,姜维营中兵士体力大减,马匹也因劳累疲惫不堪,难以再战,有人就向姜维献计,号令军中兵士磨制豆腐,以豆腐作为将士主食,以豆渣喂养军马。采用剑门黄豆磨制出来的豆腐不仅细嫩爽口,而且吃后气力倍增,姜维兵马很快恢复了体力,于是引兵杀出关去,终于杀退了钟会、邓艾大军。从此,剑门一带的百姓就有了磨制豆腐的习惯,豆腐的名声也逐渐远扬,成为了当地的特产。

制作剑门豆腐的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考究。当地百姓从大、小剑山采集石料,精心打制出石磨,用人工慢慢地磨出豆浆,因剑门山的石头质地坚硬,颗粒细小,磨出的豆浆渣少,点出的豆腐量多,加上用剑阁地区特有的土酸菜水作卤水,做出的豆腐味道就别具一格,吃起来格外细嫩爽口。

剑门豆腐的烹制工艺也与众不同,制作手段有烧、炒、蒸、炖、炸五十多种,能够做出两百多个品种的豆腐菜肴,如麻辣豆腐、锅贴豆腐、怀胎豆腐、熊掌豆腐、鸳鸯豆腐,排骨豆腐,凤凰豆腐,莲蓬豆腐,菊花豆腐,掌定乾坤豆腐等,近年来,又开发出数十款三国豆腐菜,如桃园三仁豆腐、周瑜水师、火烧赤壁豆腐、草船借箭豆腐,八卦阵豆腐,阿斗豆腐,张飞肘子豆腐,姜维豆腐,三顾茅庐豆腐,孔明点灯豆腐等等。

制作剑门豆腐的水采自剑门七十二峰的山泉水,剑门山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制作豆腐的黄豆产自剑门七十二峰的石沙地,蛋白质含量极高。这些也是剑门豆腐独具风味的重要因素。

除豆腐宴外,剑门关的豆腐干也远近闻名。当地人把经过重压的老豆腐,用刀切成长宽各5厘米、2厘米厚的薄片,然后以柏树枝丫作燃料,将豆腐薄片放在锅上炕成焦黄,再抹上辣椒面、花椒面、炒盐巴等佐料,将数量不等的薄片用细篾丝穿条成串,挂在屋檐下,经过五六天日晒风吹,干透后浓香扑鼻,越嚼越有味道。现在,剑门关已有数家豆腐干制品厂,其产品远销县内外,已成为剑阁旅游产品的重要品牌。。

2003年9月28日,剑阁县举办了首届剑门关豆腐文化旅游节,当地100多名厨师,精心选用本地优质黄豆和清冽的山泉,制作出一块长2米、宽1.2米、高0.9米,重达3120公斤的“豆腐王”,两万人同时品尝这块“豆腐王”, “豆腐王”因此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公认的体积最大,质量最重,同时品尝人数最多的豆腐。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7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83号 蜀ICP备19028360号-2

主办单位: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万缘路广元传媒中心 联系电话:0839-330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