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白花石刻与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寿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并称为全国的四大名刻,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在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受“5·12”汶川地震影响,“铁笔斋白花石刻工作室”受到严重破坏,成为危房,白花石刻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岌岌可危。
9日,记者从铁笔斋“白花石刻”工作室获得好消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日前“广元白花石刻传习所”被纳入我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市文化部门已经拿出“白花石刻传习所灾后重建方案”,“白花石刻”这个广元的文化名片可望继续熠熠生辉。
困难重重濒临失传
刘玉琼节衣缩食传绝技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广元东山西侧的半山腰一座青瓦木檐的小院落,这便是蜚声中外的 “铁笔斋白花石刻工作室”。它已建成30多年,房屋低矮陈旧,功能落后,结构不合理,交通极为不便。
“后继乏人啊。白花石刻的手工工艺要求极高,没有10至 12年的锻炼是难以出师的。学艺期间,没有一分钱收入,现在哪个年轻人能受得了这样的清贫?”在与广元白花石刻第四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刘玉琼的摆谈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她对“白花石刻”这门广元独有的民间技艺的担忧。20年前,她终于说服自己的侄儿唐骏传习白花石刻,日复一日的开采、敲打、雕刻。2004年,唐骏的作品砚台《喜上眉梢》在中国四川国际旅游节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05年,作品《双面笔架》荣获四川省首届广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2006年11月,他和刘玉琼共同恢复“铁笔斋白花石刻工作室”。2009年,唐骏被四川省确定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困扰白花石刻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是原料。目前探明的原料地仅有一处,唐骏告诉记者,以前随师傅进山找料,奔波一个星期,多多少少还能选一些中意的石材,但近年来进山半月或一月,越来越难以采到如意的料石。
地震突发传习骤停
唐骏忧心忡忡渴望恢复生产
近两年来,四川省将“白花石刻”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似乎让刘玉琼师徒看到了希望。
正在师徒二人憧憬美好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彻底打乱了他们的思路。
“地震中,我们的原料基地和厂房都被破坏了,估计损失超过30万元,还有很多成品在地震中也被损伤了。”白花石刻第五代传人唐骏神情凝重地说道:“白花石刻到我这都已经上百年了,我自己从事这行业已经20多年了,说实话,现在看到它受到这么大的损失,心里很难受。”
地震后,“铁笔斋”想尽快恢复白花石刻的生产。但要复工却面临着两大难题。首先是原料采集困难,白花石非常稀有,并且深藏于大巴山深处,震前都很难开采,地震又造成唯一一个原料基地塌方,大量土石压盖在石料上,采料师傅无从下手;其次地震使“铁笔斋”工作室成为了危房,工作室是70年代四川省政府为了给白花石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提供更好的生产条件而划拨专款修建的。唐骏介绍,现在产料基地塌方,原料开采不出来,只能用以前库存的原料进行生产,目前库存原料已经用完。
“铁笔斋”工作室虽然进行了加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重建问题,员工在危房里工作有心理压力,每天工作时间也较之地震前减少了一半,白花石刻需要师傅平心静气,慢慢打磨,一件作品,往往需要2至3个月的时间。如今大大地延长了作品创作周期。
“有很多人来买白花石刻,可是就是弄不出来,我和师傅急得团团转,眼看艺术瑰宝要在我们手中失传。我真的成了一个关门弟子。”唐骏忧心忡忡。
政府支持点燃希望
白花石刻传习所已立项
“5·12”地震发生后,广元市文化局和利州区政府将“白花石刻铁笔斋工作室”的受损情况及时上报了有关部门,被列入文化部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市、区领导多次过问,“铁笔斋”恢复重建工作在缓慢稳步推进。
唐骏向记者出示了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和广元市文化局文件。文件显示,为切实加强“白花石刻”的保护,根据川发改投资[2009]125号文件批复,白花石刻传习项目已纳入灾后恢复重建中期调整项目实施计划,市发改委也下达了《关于广元市白花石刻传习所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为此,市文化局拟由“铁笔斋白花石刻工作室”为项目业主,由市文化局监督,建设“广元市白花石刻传习所”。
鉴于现有场地受限,经反复论证,将购置上西则天南路干道东侧距皇泽寺不足百米的临江仿唐建筑综合用房,作为“白花石刻传习所”用房。
“作为白花石刻第五代传人,我渴望广元铁笔斋白花石刻传习所能早日建成集展示、生产、教学、研发为一体的场所,将这一非物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唐骏乐观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