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众志成城 云上战疫丨本土艺术家作品赏析(一):张剑《岁月如歌》

广元文旅
2022年10月07日 03:42
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

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带你发现广元每个角落的美丽

图片

图片


为丰富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元市美术馆特推出“广元市经典书画作品展”。
本期推出本土艺术家:张剑《岁月如歌》系列作品。这批作品由传统笔墨入手,由“景”及“情”,讲述着川北风土人情的变迁。


图片

张剑

男,汉族,1980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6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多幅作品入选国家、省级展览,另部分作品被单位和国、内外友人收藏,现就职于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担任美术专业教师。


图片

张剑水墨“叙事”中的“广元印象”


近期,看到张剑的几幅水墨小品,给人眼前一亮,同时也反映了他近期用功的方向。这一批作品中,由传统笔墨入手,由“景”及“情”,讲述着川北风土人情的变迁。

这批作品,体现了其用墨的韵味。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但凡学习中国画的人,其一生都在对“笔墨”进行锤炼。“墨”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物质媒介,历来受到书画家高度重视。《山水松石格》谓“格高思逸、笔妙墨精”,可见古人对用墨的重视。而近代黄宾虹先生用墨“浑厚华滋”,则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可以看出,张剑的这批作品,用墨“润活有度”。作品《少年强则中国强》,利用了生宣纸的性能,巧妙地用水、用色,画面墨色层次丰富,变化多端,整体感觉黑中透亮。特别是暗部的用墨,非常小心。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谓:“用墨需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而张剑在处理大面积泼墨时,暗处巧妙留白,亮处绝不复笔,这也是其多年经验所得。另外,张剑的作品,体现了淡墨与用水技巧。杜甫有诗云:“元气淋漓障犹湿”,淡墨的使用更能表达书画的“气韵”。这批作品,用墨“虚”与“实”结合,传统用墨中透着浓厚的“现代感”,通过笔墨的“虚实相生”,求其“韵”,也是近年来张剑的成功之处。

这批作品,叙述着作者的情怀。该批作品以广元老昭化“老房子”为景入手,讲述着历史的变迁。张剑比我小几岁,都经历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叙事”。《农业学大寨》、《葭萌供销社》、《时间就是金钱》、《只生一个好》、《要致富先修路》等作品,张剑用独特的视角,回忆了上世纪70、80、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作品中的“老房子”今已不复存在,而画中的“老房子”,也许只是其心中难以忘怀的“广元印象”。近年来,张剑多幅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体现了其审美趣味的不俗。这批作品,从房子的“一角”入手,以小见大。画面空白处理得当,“计白当黑”的构图观可展现“意境”。清张式谓:“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 自宋以降,水墨画大胆运用空白,使画面空灵而清净。文人画中如“减笔法”、“泼墨法”、“一角半边”画法,表现出来清高的格调,正如笪重光《画筌》所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批作品具有现代“形式感”,与传统“三远”的构图造型有着明显区别,这也正是当代中国画创作的一个方向。不得不说,这批作品用色非常“小心”,赭石、朱磦施以淡墨,体现了一个“雅”字。《要致富先修路》寥寥数笔,更是体现了作者不俗的创作功力。

很幸运,这批作品我先睹为快。希望张剑艺术道路越走越远!

(作者:曹斌,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图片

作品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观画有志

今天的中国,城市高楼林立,乡村万紫千红,绝难见到张剑这批画里水墨表现的丘墟。片片丘墟如远逝的梦境,童年的回忆,往事的絮语,有激情燃烧的余烬,梦想成真的欣慰,天涯海角的怀乡。色块破出的标语,路标一样提示我们回顾这个国家从七十年代到新千年一路高歌猛进的足迹,同时也提醒我们站在诗和远方的门前,不忘来路,不堕初心。每一幅都是时代剪影,但集合起来,形成互文,便集成了我们的时代追忆。(何国辉,教授,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

看张剑的画,传统笔墨语言,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从传统中走来,注重写生,初步形成了他的画风。他的画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又有对最具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的把握,还要有对高深莫测的笔墨形式和技巧的掌握和研究,才能有此创作结果。
张剑的画这几年的变化,不是偶然的,是他不断求索创造的结果。他虚心好学,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大家的经验,使得作品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逐渐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语言。
“笔墨当随时代”,在他的心中与画面立足扎根。他的水墨简练,更加注重形式感,抓住构成,用笔墨技法来表现,使得主题更加质感,现代笔墨语言突出,一看就知在传统画面寄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就如他的这批表现六七十年代中国在各行各业发展的一个回忆记录写生创作作品,学会抓住现实场景,用色单一,更加突出主题,他的造型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意像,画面的整体方法、布局气势很大,这与他非常厚实的笔墨,形成了很好的呼应,有了非常强的一种笔墨张力和绘画的整体透实的精神。
张剑的画,还有一种筋骨,一种写的书写个性,这种筋骨又运用的比较得体。尤其是他的墨和色的搭配很简约,质朴,不是那么花哨,但又有质感,这也体现了他的人格特点。
张剑从教多年,非常朴实,求学认真,潜心研究绘画,不矫揉造作,我非常喜欢他这种厚拙质朴的画风,我认为他的画跟他的人是非常完美的结合,祝他画意更加精进。(赵勇 2022年8月18日于旷远斋)     
     
来源  广元市美术馆
编辑  曹蕾 
初审  谭晓华
审核  宋元柏

图片

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文字、图片作者姓名来源不详,如有涉及相关事宜敬请与本平台编辑部联系(编辑部微信:gyly0839)

错过的精彩请点这里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元文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